土壤是苗木生产的物质基础。保持苗圃的土壤肥力对于苗圃建设尤为重要。一是要轮作与休闲。苗圃地在经过一定年限的培育苗木之后,应轮作或休闲1年。
轮作是在苗木出圃后,种植1年农作物或培育与前茬苗木不同种类的苗木,一般以种植绿豆、黄豆等豆科作物为好。秋季作物收获后,结合施基肥进行耕耙,整平耙细,翌年春季再进行育苗生产。苗木换茬一般有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交替、浅根树种与深根树种交替、培育大苗与培育小苗交替等3种形式。
休闲时将土地闲置,待雨季将地上的杂草翻压在土中,任其腐烂以作肥料。二是合理耕作。耕作包括整地与中耕两个方面,苗圃整地zui好进行秋耕秋耙,也可秋季起苗后随即耕耙。如必须春季整地,宜在土壤化冻达到一定深度时方可耕地,整地深度一般应以30-40厘米为宜。
苗圃地耕后要耙透耧细,消除草根、石块及树根等杂物,且无大土块;中耕要选择zui佳耕作时间,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为中等偏上时进行较为适宜。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凋萎含水量并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%时zui适合耕作,砂壤土不超过22%,轻壤土不超过30%,重壤土不超过37%,土壤过湿严禁耕作。
水肥管理
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变化而定,总体应掌握“不干不浇,浇就浇透”的原则。在盛夏时,要多对地面与树冠喷水,同时搞好清沟沥水。施肥是管理的重要环节,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,也可以增加树体营养,促其健壮生长。土壤施肥可结合耕作进行,通常分基肥、追肥和种植绿肥3种。
基肥包括堆肥、厩肥、草木灰等,基肥要腐熟、撒匀,一般以每公顷施放75-150公斤为标准。追肥以粪尿为主,通常是辐射状、圆形、条状挖沟施肥,移植大苗的当年秋天应追施1次速效肥,容器育苗应在翌年的春秋两季各施1次肥并及时浇水。绿肥种植一般以大豆等豆科植物为主,播种密度要大,任其腐烂以作肥料,通常在其植株幼嫩时翻到土内腐烂成肥。